來源:中農集團 發表時間:2025年6月5日點擊:1529
今天,我國進入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農諺說:“芒種芒種,連收帶種。”全國各地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時節,沃野良田一派火熱景象。中農集團強化保障、細致服務,全力做好各項工作,助力糧食豐產豐收。
組織農機跨區作業
喜看麥田千層浪,又見夏糧好“豐”光。5月中旬,中農集團所屬中農陜西實業在陜西富平縣組織上百名機手成立小麥跨區作業隊,奔赴湖北、河南等地進行收割作業。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機手還將駕駛小麥收割機跨越陜西、河北、天津、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助力“三夏”搶收搶種。中農陜西實業副總經理張濤說,公司牽頭組建農機跨區作業隊,向參加跨區作業的農機手進行安全和操作要點培訓,降低農機事故率、減少農機收割機損率。同時,及時向機手傳遞供需信息等情況,并對跨區作業隊進行指導,確保收割機有序流動,維護跨區作業秩序。
陜西富平縣城關街道辦事處來福村劉凱娜是一位90后女機手,今年第一次參加跨區作業。她說:“在中農的幫助下,目前我已經完成訂單量大概2000畝,收入非常可觀,心里也非常高興。”
農機維修也是夏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中農陜西實業跨區售后服務小組隨隊出發,隨時待命為農機進行故障排除以及免費檢修,為收割機連續作業保駕護航。
晚上11時,售后服務小組還在緊張地工作著。中農陜西實業售后服務部樊小濤說,每天晚上搶修收割機都工作到十一二點,有的時候工作到凌晨一兩點,目的就是保證第二天收割機能順利工作。本次預計跨區服務3000公里左右,將全力以赴完成這次服務工作。
百場測產見證“鼎糧柱”靠得住!
繼5月下旬在四川彭州舉辦首場“中農鼎糧柱”小麥測產觀摩會后,近日,中農立華在浙江德清舉辦的測產觀摩會再次見證了“中農鼎糧柱”增產方案的良好效果。
測產現場,中農立華農技人員通過“丈量地塊-機械化收割-精準稱重-水分檢測-產量核算”等一系列標準化測產操作后,測出的數據顯示:使用“中農鼎糧柱”方案的示范田較對照田畝增產164斤,增產率達13%,每畝增收154.8元。
面對這一測產結果,種植大戶朱岳云樂得合不攏嘴。他說:“多虧了中農‘鼎糧柱’,讓我的1000畝小麥地增產又增收!”
“中農鼎糧柱”是中農立華推出的由殺菌劑和植物營養調節劑組成的作物健康解決方案,通過“防病壯苗-抗逆提質-增產減損”全周期管理,可有效提升糧食產量和品質,上市三年多來,已在全國推廣超850萬畝次。
在今年夏糧收獲關鍵期,中農立華將自南向北在全國小麥主產區開展100場測產觀摩會,持續推動“中農鼎糧柱”方案升級與落地,在廣袤的田野上書寫“藏糧于技”的豐收答卷。
貼心服務為“三夏”生產加“油”
5月中旬起,湖北省小麥自南向北全面開鐮收割,中國供銷石油湖北分公司通過供油綠色通道、送油到田以及專屬助農優惠等措施,為“三夏”生產加“油”,為夏糧豐收助力。
為保證農機及時用油,供銷石油湖北分公司在仙桃沙湖加油站、荊門荷花加油站、襄陽清河加油站等開辟了夏收供油綠色通道,劃定專屬加油機,專門為夏收農民提供24小時服務,無需排隊,隨來隨走。同時,供銷石油湖北分公司對符合要求且持有合法有效證件的農機手,給予專屬助農優惠政策。
針對“三夏”農機搶收及部分特殊客戶群體的用油需求,供銷石油湖北分公司成立黨員先鋒隊,調配送油下鄉服務車輛,送油到田間地頭,全力協助農戶做好搶收工作,打通農機用油“最后一公里”。
為更好地服務跨省作業機手,供銷石油湖北分公司還設置了“農業用油定點服務站”,解決跨區作業農機手生活不便等困難,為其免費提供洗澡、停車、接水等服務,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
推廣玉米密植高產技術助糧增收
6月3日,在內蒙古赤峰翁牛特旗黑塔子村種植大戶王志華的玉米地里,上千畝采用密植高產技術的玉米苗株挺拔、葉色濃綠、長勢均勻。
秋糧要高產,夏管是關鍵。眼下,正值玉米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中農控股農服事業部農技專員加強田間管理,為玉米穩產增收打牢基礎。
“株高整齊、根系發達、無明顯病蟲害,整體達到一類苗標準。”農技專員辛月說:“當前關鍵在促根壯苗,建議結合近期降水,利用配套的水肥一體化設施進行首次精準追肥,同時加強監測預防苗期病蟲害,安全除草。”
“去年我采用中農高產密植技術試種了幾十畝,實實在在多打了糧食。”王志華說:“今年我把1000多畝地全用上了這個技術,苗子長得比往年都壯實,盼著秋天多打糧!”
2024年,中農控股農服事業部在赤峰玉米核心產區精心打造了1000余畝玉米密植高產攻關示范田,通過集成耐密優良品種篩選、精準導航播種、水肥智能調控、化控抗逆防倒、全程植保護航五大核心技術體系,保障示范田克服了干旱等不利影響實現高產,較傳統種植模式增產15%-20%。
基于2024年的示范成效和農戶的高度認可,2025年,赤峰地區的玉米密植高產技術推廣迎來爆發式增長。目前,采用該標準化技術方案的玉米種植面積已突破1.4萬畝,覆蓋十余個大型合作社及種植大戶。
接下來,農技專員將緊盯玉米全生育期,持續提供技術跟蹤服務,確保各項管理落實到位,為玉米高產保駕護航。
搶收既搶出速度,更搶出質量!
在河南省信陽市肖店鄉小麥地里,聯合收割機穿梭于麥浪之間,金黃的麥稈在機械齒輪的咬合聲中應聲倒下,飽滿的麥粒傾瀉入倉,一派繁忙景象。
收小麥“搶”字當頭。中國農資·(信陽)為農服務中心有1300多個小麥地的收割任務,針對丘陵地區田塊分散、地形地勢復雜、作業難度大的情況,為確保夏糧及時歸倉,信陽服務中心構建起“小時級響應、全天候作業”的農機應急網絡,調度整合周邊半徑50公里范圍內的農機50多臺,單機日均作業面積超130畝。原計劃9天完成的4.2萬畝小麥搶收任務,僅用7天就圓滿收官。
“我們每天早上5點調度機械,夜間復盤進度,輪班值守,在嚴格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讓搶收既搶出速度,更搶出質量。”信陽服務中心負責人田潤澤說。
信陽服務中心此次夏收服務范圍覆蓋周口市、信陽市2個縣區19個行政村,服務農戶超3000戶,實現“成熟一片、收割一片、放心一片”的目標。收割環節為農戶每畝降低15元成本,累計節約成本超50萬元。